既然以「森林」為名,自然就不可能在很繁華的地方,但也不如想像中的難找。各個縣市政府總是搞得出名目,來做些大而無當的建設。怎麼不是?從國道一號下來後,走的幾條新建「大」橋、「大」馬路,把原來該有的青翠田野、溪流,切割得支離破碎。道路兩旁難得見到幾戶人家,反而是快到目的地的那條舊街道,成排連接許多鐵皮屋搭建的民宅、店家。
台灣大多數的鐵皮屋……真的是世界上最醜、最難看的建物。明明是個好使用、彈性高,可以多點設計、多些造型的建材,卻被搞成便宜、耐用、快速搭建、短期回收,急就章,打帶跑式的建築。許多著名景點附近都是如此,因此只能形成點狀觀光,上了遊覽車,沿途沒什麼風景,只能睡覺打睏。
或許正因沿途可供欣賞的景是如此不堪,所以一腳踏入「薰衣草森林」時,那種心境的反差才會如此的大,從壓力、煩雜瞬間變成輕鬆愉悅。一整個濃密的綠頂著,只有那靈活點點陽光,灑在迎賓小路,蜿蜒直透。心裏偷窺想像著,裏頭不知道有著什麼……誰能夠在這樣好奇心趨使下停止腳步?
轉個彎,是什麼樣的人有資格住在這裏?
信箱裏是否有來自精靈國度的訊息?只有純真的小朋友才知道。
總是在塵世間,免不了的吃喝,賺觀光財所在
很喜歡它的設計,許多地方都顯得隨興不失真
餐點……就是貴,量不多,味道還可以。安慰自己:到這兒不是來吃飯的。
小丘、步道,用耐生的花草樹木妝點。簡單設計,很值得台灣其它景點學習
洗手間通風、乾淨最重要。小巧飾品,是員工抑或經營者加上去的呢
得天獨厚的湖畔景緻,應該在天氣更熱的時候來,晚秋季節的樹蔭下,涼了些
既然買了休旅車,平日沒在開,到了假日當然就該多帶家人遊山玩水。出門玩,娘高興我就高興--無論是我娘還是兒子他娘(什麼鬼句子?)。寫這類稱不上文章的內容,純粹只是記錄而已。我不懂攝影,傻瓜相機看到什麼就拍什麼,無特殊技巧、角度,更不加柔焦、不打光,或許這樣的東西貼近真實,才有參考價值。省得都看那些漂亮唯美照,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名不符實而掃興。